艺美视界网,打造书画资讯第一网!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热门关键词: 许莹  杨丽华  万恒

赵建军 || 水墨藏珍——2023年中国画名家精品展

来源:艺美视界 发布人:admin 人气: 发布时间:2023-06-10 21:29

  水墨藏珍——2023年中国画名家精品展

  学术主持:李庚

  艺术顾问:王仲、唐辉、乔宜男、丘挺

  策 展 人:张小玉

  主办单位:藏珍(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藏珍美术馆、华夏经典艺术馆、中国水墨巨匠艺术研究院

  协办单位:北京艺发星耀传媒有限公司、北京枫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传世水墨国际拍卖有限公司、香港中昌鼎源拍卖集团有限公司

  开幕时间:6月13日15:00

  参展艺术家(按年龄排序):张道兴、王仲、李庚、李乃宙、张复兴、程振国、高卉民、杨沛璋、高维洲、曹瑞华、王首麟、崔晓东、邢少臣、郭正英、潘锡林、邢晓林、杜平、吴昊、丁密金、潘晓云、陆天宁、李耀春、周尊圣、杨国平、吴建科、邓永广、孟庆刚、周士钢、陈鹏、陈危冰、计建清、郭振山、潘小明、曾迎春、陈东山、卫德恒、马胜利、钟鸣、张津诚、唐文国、易峰、张禾、连俊洲、李连志、熊晓东、马顺先、李冬、姜府辰、赵建军、巫卫东、张闯、高荐、王依民、乔宜男、郑瑰玺、杨声、于世林、李小成、金长虹、秦少甫、周同祥、陈云鹏、杜艳、丘挺、孙云鹤、雪泥、王乘、贾绍昌、宁保平、王水、张延东、龙昭阳、姚瑞江、于明、程晔、马晓飞、方向乐、马卫魏、杨秀泽。

  展览地点:炎黄艺术馆(北京市朝阳区慧忠路9号)

  媒体支持:人民网、新华网、雅昌艺术网、艺美视界网、中国美术家网、中国书画家网、搜狐网、网易、今日头条、华人头条、央视书画频道、腾讯视频、爱奇艺视频、优酷视频、百度视频等全国百家媒体。

  前 言

  翰墨飘香歌盛世,大道同行颂华章。藏珍文化一直立足于国画领域,为书画名家服务,发掘具备学术高度,思想深度、个性面貌与创造力的优秀艺术家。近年以来,多次举办了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画名家邀请展,深受业内外好评。为讴歌伟大时代,推动文化艺术事业的迅速发展,更好地展示名家国画艺术的魅力,藏珍文化在炎黄艺术馆举办《水墨藏珍——2023年中国画名家学术精品展》,共同为祖国美好的未来勾勒多彩的艺术蓝图。“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这个以中国画为主题的展览,展现的是生命的活力,阐释的是天人合一的历史文脉,是对祖国大好河山、历史文化、奇花异卉的讴歌,所以,此次中国画名家精品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社会意义。

  本次中国画名家邀请展,各位参展艺术家都是活跃在当今中国画坛上的艺术名家,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在中国传统艺术的原野上,坚守民族文化血脉的同时,不断吮吸现代艺术的新鲜空气,将笔墨语言符号进行有意识的打散、重构,创作出葆有鲜明风格的艺术作品,不断呈现出水墨图强的中国精神。参展的艺术家逾越年龄与岁月的历练,在传承与创作方式上,其绘画语言丰富,其技法创新与艺术修养层面,其审美取向与理念价值观层面,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优势。作品气息别具意趣,格调高雅和逸出古典,审美境界崇尚纯净或辽阔,艺术家各具风采,作品面貌五彩斑斓。

  纵览中国画坛,传统与革新,继承与改良的思潮与论战纷纷而起,但中国绘画艺术却是那样博大精深,它的厚重与浩瀚就像座座高山一样,无边无际,当代中国画家在不断寻找中国画未来的出路和方向的同时,借古开今、勇于开拓、继于实验,创造出自己的艺术风格和个性,以及富有魅力的当代艺术价值观。藏珍文化举办的“水墨藏珍——2023年中国画名家精品展”以艺术交流为纽带,将进一步使画家之间的传统友谊与深厚的文化交往得以继续发扬、绵延不息。欣赏这批赏心悦目的中国画,它所呈现出的那阵阵烂漫缤纷、生机盎然的怡人气息,将令观者收获到一种惊喜,一份憧憬,一缕缱绻的艺术享受。

  藏珍文化一直以服务国画艺术家为根本,成功为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搭建了市场的桥梁,并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影响力。藏珍推出真正具备当代书画艺术品格的作品,展示被学术界认可的实力派群体。通过策划展示名家精品,让广大观众和收藏家真正品味有学术意义的绘画创作,以精良的优秀作品成为展览的品牌,达到其展示的价值和意义。守正创新,薪火相传!希望通过此次展览,为加强文艺精品创作、推动文化艺术交流发挥作用,为当代文化建设增添新的动力。

  参展画家

  赵建军,1967年生人,祖籍山东聊城莘县。1991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艺术系。2001-2002深造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课程班。现任职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现为国家博物馆书画院画家、教授。中国国家画院外聘研究员,中国画学会理事,北京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出版专著《赵建军研究》;《点点滴滴》等,发表论文《线的精神》、《浅议中国画色彩之现状》《艺术的游离》等。

  作品屡次参加全国性大展并屡次获奖。作品《夏日·海滩》入选全国第四届体育美展,并获奖。作品《游心图》入选全国第四届工笔画大展,获丹青优秀作品奖;作品《荷祭》入选全国首届中国画人物画展,并获山东中国画人物画展一等奖;作品《古音》入选全国第九届美展,获山东省庆祝建国50周年美展一等奖;作品《天使之歌》获全国卫生美展金奖;作品《清音》获庆祝联合国成立五十五周年世界和平美术作品展金奖;作品《希望》获全国中国画作品展金奖。

  心 象

  ——赵建军绘画艺术

  文/李 伟

  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副主任 中国美协理事

  赵建军的绘画是在随性游逸的笔墨语境里呈现出来的,画面中的人文气息在独特的艺术形式语言营造下清新谈雅、格调高逸。画中的静气冲融之象,意味深远,有种洗尽铅华的凝练、迥出尘表的清奇,于笔墨间的那份从容一如山涧的涓涓细流轻松而自然,并于自在的笔墨里呈现理性的经营而张弛有度、收放自如!

  在中国当代多元文化背景下,传承中的当代性正是赵建军自己绘画语言探索的一种研究方式,中西绘画意识的融汇拓展更进一步让他在绘画本体中意趣味道的研究有了更宽泛的挖掘可能,所以赵建军的绘画内容丰富,却又规避诸多表象;用笔简约凝练,在图式中形象意味升华为一种自我的语言表现,在浸润着古意语境中以现代跨境的创作思考升发出做为当代人的那份责任!

  在生存意义中的点点滴滴里提炼生发出画者人文精神的追求和寄托,并且志在传达人与自然的那份和谐与依恋。赵建军绘画所寄寓的正是画者本身的生命体验,他的创作也同时是他对人性探问的至上追求。

  所以他一直不满足于追求外在的模拟,而要表达出其内在的气韵和情趣,那是一种更为长久的形式重构和精神的价值再现。所以在生活中他一直试图规避无趣努力找寻属于自己的精神心象。

  今弦弹古音

  ——赵建军绘画的意义

  文/郑 岗

  当代著名美术批评家 山东美术馆理论部主任

  有人说“在赵建军的画作前,你会有一种超越尘世,远离喧嚣,犹如进入到一个纯净极乐的世界。”对此,我的体会赵建军是一位属于活在当代,心在前世的人。我如此地这样认为,不止于他给了我们一些恍若仙世的艺术镜像,更在于他的笔墨散发出的韵味是古老的,或者说是旧气的。这个旧气说来也还是久远的那样一种——与宋代那么辽远,总之,有些梦幻。

  可是,他的作品既有当代精致意简的品格,又有古时繁复笔意所建构的典雅。这就是我们不能小觑他的作品的价值和他的艺术感觉的存在,我深感理解他的作品需要有个通道,或者出口,我将其定义为“意义”。

  “意义”这个词光辉而又浪漫,充满着无尽的释解意义,有着赋予和被定义一切事物价值的可能。我在此以“意义”来定议赵建军就在于他的绘画让我感到在某些方面绘画是能够闪现出了人才会有的某些先验的本质特征,譬如某种类似轮回这样的感觉。而这样的感觉又会给我们的思考带来一种与惯常绘画经验不同的体验。说它是一种似曾见识过的视觉记忆也好,说它是某类先验的直觉也好,总之,在现代精神范畴里我们会将其理解为这是“精神与感知”有价值的增进,还有“思辨与实证”在人行为判断上有意义的抵达。

  有人认为“不难发现他的作品,大多不是描绘自然生活的表象,而是将观照中所感悟到的某种,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想象,并将自然物象重新调理组合,使画面中的形象从‘物象’转化成‘心象’,而这种心象所表达的是画家的内心世界,不能说赵建军的画是不真实的,恰恰相反,他的作品更加符合了艺术的真实,应该说他是心灵和意识的真实。”

  这话说得好,直指赵建军绘画中那些图像的本质。当然这里实际上还有一个潜台词——好艺术的意义是真实的。我们在思考人生时常会发生在自然、文化、宗教,还有传统和人生之间,有着复杂的,又常常是富于智慧的意义的联系。面对这种关系,我们又会姿态不同的努力做出自己的判断和价值取向,也就是“思辨与实证”价值判断。

  中国绘画一千多年的历程,发展中的程式化与相对成熟的形式审美有无法逾越的定规定式,它的价值意义既是独特的也是相对的稳定的。但,笔墨是自由的,这也是中国绘画可发展的最大的可能性。笔墨的自由来自多方面,从个人的素质、知识的结构、潜意识的节奏,到笔墨法则掌握,再到综合处理的能力等等,都可以是自由的,这是传统笔墨在当下的实在。也是我们所能理解传统在当代可以继续延展最真实的原因。这种真实是所有画家所青睐的,恰恰也是赵建军所把握的那部分。他对笔墨丰富的技术可能性怀有活跃的探索精神。

  一定意义上,赵建军就是在坚持内心的实在——对笔墨的寄寓与超越。在造型上常常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坚持内心审美,对丰富的笔墨艺术,怀有积极的探索精神,将沉静、深微的生命体验溶于绘画意义的思考,在笔墨的人文传统,对“新形象”的追求显明而独特。

  “他的画有一种色墨相溶的特征,他将墨色当成颜色置于其中,墨不再突出,颜色也不再孤立,做到了色不碍墨,墨不抵色,他采用了降低墨色纯度的手法,使画面产生出某种色调感,”舍弃了那些大水浓墨交织的毛茬,这一点就散发出了唯美、淡淡的书面感,也就是书卷气。当然,这是他处理每个局部、细节上的认真所致。他把笔墨处理的非常精致,将笔墨的人文传统,将沉静、深微的生命体验溶于绘画意义的思考所以他的绘画才有最为可靠的意境的美、笔墨的现实美。

  实际上,当下的中国绘画缺乏真正的对传统的反思和真正意义上的变革,即使已经普天下全民皆国画收藏,其态势蔚然大观,但我们也开始对此质疑。当下的绘画尤其所谓文人画太多的帝王将相,咏史抒怀⋯⋯但从本质上说,是虚弱的,过往的虽然可资借鉴,可并不是绘画原本的那个精神或者没有这个时代精神要求的本质。

  虽然中国文人避世的消极思想,渐渐褪去其伪诗意和伪哲学的色彩,但反叛性的审丑,乃至图解式乱涂乱抹,与割中锋、扬弃墨的无端与无知消解了中国画最重要的品质和力量,使得绘画被误读为高度私有化的个性展现。

  我们知道笔墨无新旧之分,绘画形式所承载和能抵达的也不止于精神的表面, 最大的策略和标树个人的资本完全在于附庸风雅。当然就绘画最更根本的技艺的真实性就会缺失,追风、求景、游戏笔墨成为个人建立“风格”的金瓦玉石⋯⋯时代的变迁视而不见。这是当代中国画家普遍缺乏了现世的理解和对自身内外省察,这是蜂拥绘画者最为何普遍的有效的其实,中国笔墨同样是一种精神和思想的产物。

  因此我以为赵建军具备了有意义的前提,具备了艺术家最基本的意义——技术能力的必须。

 
赵建军 童子  34-138cm

  赵建军由人物而山水又而花鸟,这种变化就是追索新意的结果,他的变是不由自主的一种变化,他在变化里找到那个不变——感觉的真实。也就是说他用古代的一根玄弹拨当下的音,这个不变具有随意中不变性。这就反映出他的笔墨“别出心裁,语言丰赡华美,充分展示出笔墨考究的一面——绵密质感纯粹风韵迷人;语言惬意而身心充实。

  当然,笔墨讲的是个基本功,一味在绘制中炫技,满足于浮巧小智,则会损害笔墨真正的涵纳力和真实的情感。我想赵建军的笔墨已经进入到了更成熟期,他放弃的就是对所谓笔墨“巧”的执迷。取而代之的是他画现实的物象追求一种技尽状态,是经过加工改造,更能体现画家他将自然物象最为本质的形象特征,精心提炼,变成某种符号化的艺术形象,无论是植物、动物还是人物都已打上了画家个性的烙印。应该说他的画是显明、独特的,是具有表现力的成熟。从笔墨的质感、线性的修辞、展现出童话般的场景,其实就是“美”和新旧的和谐。当然笔墨不可虚构,更不可编造,这就是笔墨要有它潜在的真实性,他的新就是更尽技艺。

 
赵建军 钟馗

  假如我们认为新笔墨始终强调的是新意,强调个人化和异质感的东西,那么它同时也意味着艺术家必须始终对这种内心与笔墨的真实联系怀有强烈的审美决断和有应对笔墨的随时变化的综合技术能力。

  其实,绘画是人的一种姿态——有关现实生活、个人尊严、思想价值和灵魂意识。绘画的最大功能大抵是为现世的人们提供一种关照和抵达内心、意会世界的途径。一个艺术家始终坚持内心真实的表达,那应该是一个艺术家基础意义的真诚。

  赵建军的古意是他内心新意的出发,所以我说他是“今弦弹古音”。


责任编辑:admin